返回

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89章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方岳贡张了张嘴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这个办法确实有效,但浪费的银子将是一笔巨款。

    李邦华看不下去了,他向前一步躬身施礼:“陛下不可,京师中的奸商见流贼将至运输不畅,纷纷抬高粮价,此乃不法之行为,按律应当予以惩治。用内帑的钱买高卖低看似体恤百姓,实则有...有助纣为虐之嫌。”

    其余众人纷纷汗颜。

    李邦华太硬气了,竟然当着皇上的面指责皇上助纣为虐。

    当御史的时候就屡屡如此,没想到当了内阁首辅更硬气了。

    “大胆!”王承恩尖锐的声音响起,“李阁老应该知道什么话能说,什么话不能说。仗着陛下重用就胡言乱语,休怪陛下无情。”

    李邦华毫不畏惧:“陛下,大明律有言,乱世用重典,王道杀伐震慑,法也!此时不用重典,何时用?”

    乾清宫针落可闻。

    李邦华的话已经不是指责了,而是质问。

    质问皇帝为什么不用重典!

    崇祯没有生气,反而淡淡一笑:“李阁老怎知我没用重典?”

    “可是...”

    “朕如果用重典惩治那些商人,一旦消息传出去,还会有商人往京师运粮吗?”

    “就算有,运送的数量有之前的几成?”

    “京师百万民众每天吃掉的粮食多达上万石,流贼将至,应该广积粮。商人为了暴利,肯定会加速运粮,此举正合朕意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银子...,范景文管着京师三大营,只要不让那些商人把银子运出去,朕就有办法将银子拿回来。”

    方岳贡和李邦华对视一眼,纷纷汗颜。两人立刻下跪,先是向崇祯请罪,随后领旨谢恩。

    “邱瑜!”崇祯将目光看向这位吏部尚书。

    “臣在。”

    “你说的消极怠工,出工不出力的现象,很普遍吗?”

    “回陛下,占京卿总数的三四成。若是人少,臣也不会向陛下请示,早就联合都察院弹劾了。”

    崇祯长吸一口气,点点头。

    这件事很棘手。

    官员们这么做无非是两种心态。

    一,京师守不住了,继续做那些事没有什么意义,不如摆烂。

    二,只有消极怠工,才能确保京师守不住。这样他们才能送走旧皇帝,迎来新皇帝。

    第一种心态的官员还好,属于骑墙派。没有忠心,更谈不上爱国。虽然没干好事,但也没干坏事。

    第二种心态的官员最可恨,身在大明心在顺/满清。专门做坏事,扰乱朝堂,搞乱朝政。使政令不通,百姓不满。

    既然如此,必须给这帮大明打工人上强度了!

    “其他人先出去等待。”

    等所有人离开,殿门关闭后崇祯才低声说道:“邱瑜,你将消极怠工的官员名单整理成册,以升迁为诱饵,让他们每人每天清晨写一份工作计划,将这一天打算做的事全部写下来。”

    “晚上写工作总结,将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汇总。完成的在上面画个圈,未完成的要写上未完成的原因。”

    “写完后将这份工作计划和总结交给你,你再进行求证考核。”

    “胡编乱写的,不写计划和总结的,所做的事情与职位不符的,全部上书罢免。”

    “听懂了吗?”

    邱瑜站在原地愣了得有三分钟,他扭动僵硬的脖子,缓缓开口道:“陛下...臣没听懂。”

    崇祯没有意外。

    一个封建王朝的二品大员,肯定无法理解每日工作计划、总结,还有KPI这种东西。

    他花了将近十分钟才把这些东西全部讲明白。

    邱瑜听懂后震惊不已:“陛下此法无比精妙,实乃考核官员的一大利器!臣以为应当推广。”


第89章(1/1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